淺談傳統企業實現互聯網+
2018-06-27 來源: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將企業互聯網化,而非簡單的結合。
傳統企業,怎么了?
對于傳統行業而言,所有的商業模式的成功運營,無外乎解決如下三個核心問題 ,如下圖所示:
把人聚攏起來
把商品管起來
把數據存起來
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人越來越在網上聚集,慢慢地慢慢地網絡成為人們社交、購物、消費的平臺,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這就是現在的現狀。在線下,人多的地方就是購買力產生的地方,在線上,人多的地方就是流量產生的地方。并不是說傳統行業必須轉型,做個App,做個網站,而是大勢所趨,具有消費能力的人群都陸續通過網絡的方式,消費時間,購買物品。人們也逐漸的認為,互聯網是一個很重要的載體和平臺,有了它,許多事情可以高效、滿意的得到解決。
不管互聯網如何發展,企業本身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始終是最重。在這種趨勢的沖擊下,傳統行業必然需要改變。改變是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滿足不同用戶需求,就是說我們能給顧客提供的不只是產品,而是解決方案。并通過科學的方法提高生產力,帶來很可觀的資金收益。
互聯網+,出現了!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互聯網產業化,工業智能化,工業一體化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無人控制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一次新的浪潮。在這種競爭格局和互聯網發展趨勢下,傳統企業必須要考慮如何轉型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整合資源。
“互聯網+” 是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企業內部效率,更應當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
互聯網+模式是將產品現有的顧客,結合延伸需求供應鏈,形成互聯網平臺。傳統企業探索互聯網+模式與單純的互聯網企業不同,傳統企業需要通過已有的線下資源整合其優勢,將原本分離的線下資源轉移到線上,形成靈活的線上信息資源整合,提升服務及產品質量,重視用戶體驗。傳統企業做產品,其營銷目的是找到用戶購買,而互聯網做產品,其營銷目的是先圈人,再挖掘需求,最后提供服務。
在滿足共性需求之外,努力滿足日益增加的個性化需求。通過用戶體驗的改進,降低個性化需求的差異性,向人多的地方靠攏,“人-物-數據”需要充分結合,“人”和‘物”會逐漸消耗并轉化為大量的數據來源。然后將大量的數據作為基礎,挖掘其特征性,還能增值使用。
需求連接、用戶體驗、商業模式是傳統行業轉型的必經的三個部分。對比這三個部分,我們可以得出傳統行業如果要成功做好+互聯網的轉型,就需要完成以下三個核心工作:
通過流量把人聚攏起來,對人的管理和激勵;
通過支付系統、訂單系統,把商品管理起來;
通過線上的流程化管理,通過數據驅動營銷。
強強結合,是否更好?
傳統行業的從業人員大部分互聯網化的程度并沒有那么高,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大部分對傳統領域的業務了解很少。與其讓傳統行業的從業人員學習互聯網思維,用時間來換取經驗,何不曲線救國?讓有豐富互聯網行業經驗的人,帶著互聯網的思維與傳統行業的人合作,共同吸取對方所需的部分,激發更多靈感和可能性。資源其實是傳統企業的核心,傳統企業是渠道為王,但互聯網時代是產品為王。渠道與產品的完美結合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能把二者結合得恰到好處,自然就會形成一套商業模式的壁壘。
互聯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將企業互聯網化,而非簡單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