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如何判定,分類依據是什么?
2022-02-26 來源: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商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知道,申請注冊商標即收到法律的保護,但仍不可避免商標被侵權的發生,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將帶大家具體了解商標侵權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定義?
首先,商標侵權分為直接侵權與間接侵權。
直接侵權,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直接侵犯了被實施對象的商標權。
間接侵權,是指行為人的幫助或教唆等行為促成了直接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得以發生或繼續。如經營場所提供者明知其中的商戶有出售假冒商品的侵權行為,不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制止仍然繼續向其提供場所和其他輔助服務,應當作為間接侵權者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規定的商標侵權情形有以下幾種:
1.未經許可使用他人注冊商標
1)未經商標注冊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行為;
2)未經商標注冊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行為。
2.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
銷售侵犯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無論銷售者是否明知,都屬于侵權行為,但不知道銷售的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標的,且能夠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3.偽造商標標識及銷售
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
4.反向假冒
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
5.給他人的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