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姥姥”在抖音走紅:科普短視頻“知識+”的新解法
2021-11-23 來源: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近年來短視頻蓬勃發展,在媒介生態中的地位持續攀升,抖音等短視頻平臺迅速崛起,掀起了一股短視頻文化熱潮。除了日常記錄自己生活的用戶,越來越多的知識類創作者入駐抖音,輸出大量優質內容,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 ?/span>
近日,72歲的同濟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於人在抖音平臺走紅。退休之后,她利用短視頻平臺,給大家科普物理常識、演示趣味物理實驗,被“粉絲”親切地稱為“科學姥姥”。截至目前,她在抖音上的科普賬號“不刷題”,發布了143條作品,已吸引了135.6萬粉絲關注,獲贊量超過375萬,成為了“科普網紅”博主。
在躋身“科普網紅”之前,吳於人從事科普已經16年。這位“緣起物理、情系科學、心系孩子”的“科學姥姥”,立志要將高大上的物理知識,變成連孩子們也感興趣、學得懂的東西。于是在2018年,她和團隊成員開始嘗試通過短視頻科普物理知識,開啟了科普短視頻“知識+”的新解法。
“科學姥姥”的科普短視頻,靠“硬核”知識吸睛。抖音賬號“不刷題”平均每周三次更新,從確定主題,到寫腳本,再到選實驗,吳於人幾乎都親力親為,有時候還自制“教具”。除了混沌擺永動機、斯特林熱機小模型、牛頓擺這些專業的實驗裝置、模型外,雞蛋、晾衣架、硬幣等生活用品,在吳於人手里,也常搖身一變成為實驗器材?!翱茖W姥姥”致力于讓粉絲們“不刷題也能學好物理,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學思維的快樂”,因此她的每一期的節目物理原理都十分嚴謹,同時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演示和深入淺出地講解,將“硬核”知識、科學道理轉化為生動、易懂的科普信息,吸引了各年齡段粉絲的廣泛關注
“科學姥姥”的科普短視頻,用“學術”積累吸粉?!翱茖W姥姥”吳於人退休之前,是同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物理演示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還是《大學物理——21世紀網絡版系列教材》《工科大學物理網絡課程》等教材的第一作者。退休后,吳於人主動擁抱“科普博主”這一新身份,變身抖音知識類創作者,用多年的學術積累,以短視頻形式進行專業科普,提高公眾對科學知識的接受度。
“科學姥姥”的科普短視頻,拿“趣味”實驗留粉?!耙粋€生雞蛋和一個熟雞蛋同時掉進深海,它們會被壓扁還是碾碎?”“人造太陽1.2億攝氏度持續了101秒!這么高的溫度,不會把周圍裝置燒得渣都不剩嗎?”……在吳於人教授的抖音里,粉絲不僅可以從蛋炒飯中學習了解力學模型,也可以在平板車的運動中深入認識動量守恒定律。有趣的話題、“腦洞大開”的道具、充滿科學含金量的實驗,妙趣橫生的演示讓粉絲們成為了“不刷題”的鐵粉,在寓教于樂中關注親近科學。
移動互聯網時代,知識生產的容量、傳播通路變得日趨多元,短視頻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很多可能性,映照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也讓知識的普惠、知識的提升、知識的分享和共創成為可能?!翱茖W姥姥”吳於人在抖音平臺上爆紅,意外之中,又有必然性。
讓有用的知識更有趣!如今像“科學姥姥”吳於人這樣的自然科學科普內容創作者在抖音平臺上越來越多。他們用充滿創意和趣味的視頻,成為了書本和課堂之外,普通大眾了解自然知識、啟發科學思維的又一窗口?!翱茖W姥姥”這樣的創新科普方式,搶占傳播高地,不斷促進“知識+”短視頻不斷為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更多、更深遠、更有價值的內容服務,是科普有用更有趣的一個生動案例,更是互聯網生態向上向善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