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互聯網·網站建設更好的改變生活
2016-08-04 來源: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刪除
3日,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農村網民1.91億,手機網民規模6.56億,人均周上網時長26.5小時……一系列數據,從不同側面透視出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新成果、新趨勢、新動向。
網絡已經越來越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如今我們可以不帶錢包和信用卡也能出門——有4.55億人在使用網上支付;我們“宅”在家里也能下館子——有1.5億人在使用網上訂餐;普通百姓也有了“專車”——有1.59億人在使用網約車;說走就走的旅行一鍵搞定——有2.64億人在線買機票、訂酒店……
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改變的還不僅僅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它同時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依托互聯網經濟的各種創新產業和創客們在不斷地用更新的點子,創造一個個財富神話;在線教育領域不斷細化,用戶邊界不斷擴大,服務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同時移動教育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場景以及移動設備觸感、語音輸出等功能性優勢,促使其成為在線教育主流;在線政務領域,政府網站建設與政務微博、微信、客戶端的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的載體作用,優化政務服務的用戶體驗……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中國正以最快速度接近世界、擁抱世界;7億網民,有無數勇立潮頭的弄潮兒,引得贊嘆紛紛。
不過,生活中伴隨網絡產生的問題和煩惱也不少。首先是“低頭族”越來越多,有6.56億手機用戶每天在使用手機上網,大家上學時低著頭、工作時低著頭、與家人朋友聚餐出游時低著頭,網絡溝通順暢了,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卻少了。曾有人說,“不管去哪、做什么,我們都覺得應該拍照發朋友圈,否則這件事就像沒有做過一樣。”很多人頻繁使用網絡社交媒體,并逐漸演變為一種“沉溺其中、無法自拔、無所事事”的精神狀態。當我們面對手機屏幕的時間越來越長,生活里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就會越來越模糊。“不跟眼前人握手,卻在朋友圈點贊”逐漸成為一種“病態”,長時間的網絡社交會導致自我封閉,不愿意和人面對面交往,患上“交往恐懼癥”。
還有,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社交軟件和網絡游戲,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即時通信(包括微信和QQ等)的用戶達到6.03億人,我國網絡游戲用戶規模達到3.91億;與之相對,大家讀書的時間卻越來越少。日前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在京發布,調查顯示,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年閱讀量僅為4.77本。生活中,我們所聊的許多話題已經逐漸開始取自網絡,語氣、態度也日益模式化,我們所接受的信息越來越碎片化、快餐化,而這正逐步損害我們深度思考的能力。
更有人擔憂,網絡讓我們的個人隱私受到空前威脅,網絡詐騙、金融安全隱患、各種推銷騷擾越來越多;不少缺乏社會責任感的網絡企業為了吸引眼球,在網絡直播中加入了很多低俗的,甚至是色情的內容;一些網絡電商為了追求利益,對平臺上的假貨視而不見……
洶涌的互聯網大潮涌來,無人可以回避。我們可以踏浪搏擊,可以駕帆遠航,但惟不可以隨著網絡泡沫沉淪。互聯網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我們應該學習如何支配互聯網,而不是讓互聯網把我們支配;互聯網應該成為我們觸摸世界的一個窗口,而不是將我們關進方寸空間的牢籠。所以,當互聯網發展的一些成果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一定不要簡單地歡呼,而是要冷靜地想一想,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道路上,如何認準正確的方向,如何讓互聯網更好地改變你我的生活。